領導干部要做到“五個正確對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的斗爭,宏偉的事業,需要高素質干部”“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是干部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處于實現振興崛起關鍵階段的山西,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經濟穩步向好、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極為艱巨繁重,迫切需要一支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干部隊伍作保證。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錘煉黨性修養,提升道德品行,帶頭做到“五個正確對待”。
正確對待權力。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它來干事創業、服務人民,就能創造業績、造福于民;用它來謀取私利,勢必禍國殃民、害人害己。如何對待權力,實質上是權力觀問題。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來自人民,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共產黨人的正確權力觀。黨和人民把我們放到領導崗位上,賦予我們一定的權力,是一種信任、一種重托。越是職位高、權力大,越要牢記權力的本質,真正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服務,絕不能一朝權在手,便把私來謀,忘乎所以,迷失自我。一是要認清權力的公共性,做到秉公用權。領導干部要清醒地認識到手中的權力姓公不姓私,克己奉公、為民用權,絕不能恃權自重、權為私用。二是要認清權力的擴張性,做到依法用權。權力一旦失去約束很難不出軌越界。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把牢權力邊界,自覺給權力運行“搭頂板”“劃紅線”,始終在制度規矩之內做人做事。三是要認清權責的對等性,做到盡責用權。有權必有責,權力就是責任。領導干部既要敬畏權力、慎用權力,又要履職盡責、敢于擔當,真正在其位謀其政、司其職負其責。
正確對待名利。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承載著黨的使命、人民的期望,要時刻想著如何殫精竭慮、干好事業,絕不能整天斤斤計較個人名利,為名所累、為利所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作為黨的領導干部,一定要以淡泊之心對待個人名利和權位,以敬畏之心對待肩負的職責和人民的事業,任何情況下都要穩住心神、管住行為、守住清白。領導干部要把個人名利看淡、個人得失看輕,切不可忘記初心、追名逐利、失去本真。要力戒三種不良心態:一是力戒浮躁。不能一看到別人提拔就坐不住,老覺得自己進步慢,牢騷多,也不能“干了兩年就想調動,三年不動四處活動”。人生有起落,從政有進退。事業重如山,名利淡如水。我們無論什么時候都應當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在為黨和人民干事創業上,對個人進退留轉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和豁達的胸襟。二是力戒貪欲?!案唢w之鳥,死于貪食;深潭之魚,死于香餌”。薪水如泉水,涓涓細流,卻終身受用;“肥水”如洪水,來勢洶涌,有覆溺之虞。要牢記“禍莫大于不知足”,心懷信念,涵養定力,管束欲望,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三是力戒攀比。喜歡和別人攀比身外之物,必然導致心理失衡、私欲膨脹,難免走上違紀違法的邪路。領導干部要在名利上有滿足感,在個人品行修養和能力提升上有危機感,多與同志比學習、比工作、比實績、比奉獻,不能比官職、比安逸、比闊氣、比享受,多向古往今來的英模學習和看齊,堅定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
正確對待監督。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應該逐步習慣于在“放大鏡”和“聚光燈”下工作。能不能正確對待、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監督,是對每一個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和組織觀念的檢驗。黨內不允許有不受監督的特殊黨員,領導干部要適應在組織、群眾監督下工作和生活。在這方面,有些干部思想上還存在誤區,總認為上級監督是對自己“不信任”,同級監督是跟自己“過不去”,下級監督是給自己“找麻煩”,提起監督就反感,受到制約就生氣,有的甚至對受組織委托履行監督職能的同志進行打擊報復,完全喪失了黨員領導干部應有的黨性原則。必須深刻認識到,監督是干部政治生涯的“安全閥”,是阻止干部越軌的“剎車器”,是防止干部蛻變的“防腐劑”。不想接受監督的人、不能自覺接受監督的人,覺得接受監督不自在、不舒服的人,不具備當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領導干部要強化被監督的意識,主動接受監督,真心實意接受監督,對組織、同事和群眾指出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把黨和人民的監督視作最大的關心、最好的保護、最真誠的幫助。
正確對待自我。“自知者英,自勝者雄?!比速F有自知之明。清醒認識自我,正確對待自我,才能做到嚴和實。領導干部必須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良作風,尤其注意不要高看自己,不能居功自傲。劉伯承在解放戰爭期間多次成功指揮重大戰役,晉冀魯豫解放區各界代表把“常勝將軍”的橫匾送給他,他婉言謝絕道:“說我是常勝將軍,我不敢當”“沒有老百姓給吃給穿給人,軍隊就不能打仗?!笨追鄙芯涿?,“老是把自己當珍珠,就會時常有怕被埋沒的痛苦,要把自己當成泥土,讓眾人把你踩成路,就不會被埋沒”。領導干部要始終把自己置于組織的領導之下,融入人民群眾之中。把自己放低點,把自己那點功勞看低點,才能擺正個人與組織、個人與群眾的關系,做到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奮發有為、不斷進取。有的領導干部做出了一些成績,就認為本事很高,就感到該提拔重用,向組織討價還價,目的達不到,則情緒低落、意志消沉,這些都是很不應該也是很可怕的,必須切實加以克服。
正確對待親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弘揚良好家風,關鍵在正確對待親情。領導干部對家人要有親情,但我們講的情應當是黨性原則以內的情,不是無原則的情。山西聞喜縣裴柏村被稱為“宰相村”,裴氏家族之所以政聲顯揚、歷久不衰,一個重要原因是重家教、嚴家規,《裴氏家訓》中的“立身謹厚、居家勤儉、讀書明德、慎重言語、講求公德”“推誠為應物之先,強學為立身之本,節儉為持家之基,清廉為從政之道”等格言警句,至今仍有積極意義。反觀現實中一些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很多是禍起“蕭墻之內”,經受不住親情的考驗,在“枕邊風”“膝下風”上栽了跟頭?!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共產黨人的家庭親情,一定要擺在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之下;領導干部關心家人、愛護家庭,一定要堅守遵紀守法、公私分明這條底線。要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對家屬子女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約束,對他們身上的錯誤言行不回避、不縱容、不庇護,共同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蝕,樹好黨的干部和社會主義家庭的道德標尺。(盛茂林)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